——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推動金融與制造業協同發展”專題調研行紀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專題調研組與地方同志座談。 記者 胡方玉 攝
9月14-17日、10月11-14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專題調研組圍繞“推動金融與制造業協同發展”,先后對山西省太原、臨汾、運城三市,安徽省蕪湖、合肥兩市及舒城縣數十家制造業企業、金融機構進行實地走訪,其間舉行了多場維度不同的座談會。
早上8點半出發,晚上8點半收工,調研組成員不畏舟車勞頓尋訪一線,目標明確,即在新發展格局之下,尋到金融這一“經濟活水”,與制造業這一強國之基之間更深層次的結合點,推動前者輔助后者在參與全球競爭和服務民生中占據主動。
人民政協報記者有幸隨團記錄調研組所見所感,在將這些內容“全息化”呈現給讀者,我們選擇了如下幾個視角——
金融供給側對需求側不夠了解嗎?
中國不止有“宇宙銀行”,還有世界排名第一的制造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說,自2010年以來,我國制造業已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
光環之下,制造業對金融的需求更為多元化。
“你們說企業有效信貸需求不足,有什么證據嗎?”調研路上,針對銀行代表的發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提問。
他得到的回復是,不能只看到企業反映的融資貴又難,還得看到金融機構一直在努力培育需求端,但多次分行業抽樣調研反饋上來,銀行發現企業有效需求不足。
“金融機構采取了哪些措施?”肖鋼補充提問。
“剛開始接觸科技企業時,金融機構的確有各方面約束。后來為了突圍,很多銀行的高新支行轉為科技支行。在陪伴科技型企業度過發展瓶頸期的同時,這些科技支行也成長起來了。不過,目前多數金融機構仍以經營實力、盈利能力作為對企業的主要評價因素,這導致規模較小、處于起步階段的先進制造業企業議價能力不強、融資渠道受限。”銀行代表這樣說。
那么,從目前看,誰來為科技型新企業、新項目融資做前置背書?企業代表給出的答案是創新基金和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基金。
為啥要用好多層次資本市場?
調研組發現,制造業企業眾多融資需求中,相當一部分應由直接融資來幫忙。
首先是融資周期問題。
山西省的同志反映,在綠色轉型發展和信貸政策調整的大背景下,制造業新舊動能轉換尚未完成,金融服務轉型相對滯后,傳統領域新增中長期貸款量打了折扣。
在安徽,這一問題同樣被反映了上來,制造業企業從建設到投產見效一般需要1-3年,而商業銀行提供的大多是不超過一年期的流動資金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占制造業貸款的比重僅為三成多。
其次是融資抵押物的問題。
調研組發現,為解決科技型小企業輕資產無抵押物的問題,一些地方成立了政府性擔保公司。但也有聲音提出,由于知識產權、專業設備變現渠道偏窄,相比專利證,還是房產證更好使。
為此,有委員建議,未來如果知識產權能夠有專門的交易所進行交易,則科技型小微企業參與資本市場又近了一步。
再次是專業人員干專業事的問題。
“在提升銀行服務科技企業的專業化能力方面,大家有哪些規劃?”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提問。
據地方金融機構的同志反映,此前他們已經與相關領域的院士簽約,在做信用評估報告時會參考院士意見,也經常邀請專家來為信貸員上課,還計劃培養若干專業團隊拓展對科技型企業的服務。
也有企業代表反映,高端制造業發展過程中仍存在缺位缺角的情況,建議在提升金融服務專業性的同時,也要加大科技打假力度,防止“次生災害”。
據此,委員們認為,只有充分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類似投貸聯動這類工具才能被有效用于科技型企業融資領域。
有為政府比有效市場更重要嗎?
商業銀行為解決制造業企業融資難又貴問題想了不少法子,有銀行提出,看企業不能只看財務報表,要看水電表和納稅單,還要看產品、老板人品和抵押品。對此委員們提出,這種工作方法應加以鼓勵,但也應更集約高效地獲得信用信息,當前一些地方政府在牽頭搭建企業信用信息平臺,有些做得確實不錯,讓銀行在獲客前端省了很多成本。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提出,有為政府比有效市場更重要。金融機構對企業信息了解不多,貿然放貸風險不小。而如果彼此都有白名單則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當務之急是要把信息平臺建設完善好,政府要發揮作用,更要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力爭將其固化為制度,形成制造業和金融機構良性合作機制。不過從現在看,有些信息還達不到及時有效溝通。
對此地方上的同志表示,地方綜合信用平臺建設不僅要有平臺思維,更應有互聯網思維,不僅要建更要用,只有解放思想了、技術才能解放。
人民銀行地方中心支行的同志提出,應強化信用體系建設,激發銀行敢貸的主動性。一方面要加快建立跨部門、跨機構、跨領域涉企信用數據高效整合、融合應用機制,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的難題;另一方面,銀行也要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及時準確掌握企業情況、了解企業需求。
大家還聊了哪些話題?
調研路上,一位企業代表說,無論市場好與不好,他們都堅守做制造業,20年間,企業銷售額從2億元變為200億元,他們并未因此“發飄”,沒拿過一塊地去做房地產。
當然,能堅守并不意味著能笑到最后。以至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一重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忠特別強調,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背景下,一定要加大支持制造業的力度。
一方面,要在政策上給予支持,特別是應對原材料價格大幅漲價,打通全產業鏈是當務之急,要防備產業鏈、供應鏈各個環節的風險。
另一方面,制造業本身也要加快轉型升級。在體制機制上,一是要在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上下功夫,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充分發揮黨委、董事會、監事會三家的作用。二是要在機制上鼓勵全員參與,同時要穩步推動三項制度(干部人事,勞動用工,收入分配)改革,真正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能增能減的機制,打通管理、技術、技能人員的成長發展通道,讓具有活力的員工進入管理層,充分調動各類員工創新創造創業的積極性,激勵與約束并重,抓好職業教育。三是要成果共享,要建立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四是建議將不是法人單位的獨立單元體,轉變為法人單位去管理,要讓其感受到市場壓力,從而建立利潤中心和成本中心,讓每個人肩上有指標,不能把員工變成機器人,而是要把大家變為智能人。五是要解放思想,要變不可能為可能,變可能為現實,充分發揮各自的積極性,進一步與世界先進企業進行對標,以問題和目標導向指導當前工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