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正深刻改變經濟形態、制造方式和企業組織模式(引題)
老工業基地探尋數字化轉型之路(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國
閱讀提示
作為老工業基地的重慶,近日啟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力促制造業實施數字化轉型。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上,數字經濟也成為熱詞。激活數據要素潛能、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舉措。
智慧工廠內,運料機器人正在有序作業,生產場景被可視化再現,生產效率得到顯著提升。3月5日,記者走進重慶忽米網絡科技公司,感受工業互聯網給傳統制造業帶來的改變。
作為老工業基地的重慶,近日啟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力促制造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加快打造“智造重鎮”。
這僅僅是神州大地數字化浪潮的一個縮影: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數字中國建設全面加速。
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上,數字經濟也成為熱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經濟發展。”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數字經濟企業158.8萬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53.3萬余家,增速達52.4%。
數字化升級為未來發展贏得主動
統計顯示,2022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了營業收入15.4萬億元,軟件業務收入達到了10.8萬億元。這是一個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交叉融合的時代,幾乎所有行業都面臨著被顛覆。
記者當天在重慶宗申動力摩托車發動機總裝廠看到,此前工廠處于車間“信息孤島”狀態,車間管理信息不透明,設備異常檢測處理不及時,生產工藝落后。在忽米網為其建設數字孿生工廠之后,自動糾錯能力提升約10.6倍,作業自動化率增長約10.1倍,管理協同人員減少約42.5%,人均產出提升約145.5%。
“隨著高端制造業加快興起,下游客戶對我們生產過程的信息化監管和質量追溯提出新要求,我們下定決心實施數字化升級,為未來發展贏得主動。”重慶歇馬機械曲軸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正素說,公司連續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數字化改造,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產品不良率降低一半。
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稱:重慶日前正式啟動2023年度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年內將組織100家企業實施智能制造診斷,推動1000家企業開展智能制造能力評估,建設10個智能工廠、100個數字化車間,培育10個5G工廠、10個創新示范工廠,新增1萬家中小企業“觸網上云用數賦智”等。
數據交易正迎來爆發
數據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優化經濟結構和挖掘經濟增長點的戰略性資源。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數字化轉型的隊伍中來,越來越多的信息將被數據化,數據安全能力將成為數字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你看,我們把整個城市都搬進電腦了!”手拿鼠標,唐甜甜展示著重慶城市信息模型平臺,“通俗地說,數字孿生技術可以制作城市的‘電子雙胞胎’,盡量還原真實世界。”
當數據成為產品,數據要素市場正在按下“快進鍵”。大學畢業后,小唐入職重慶市勘測院空間信息分院,成為一名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參與重慶城市信息模型平臺研發、數字孿生城市應用等工作。平時,她和同事們利用衛星遙感、飛機航拍等途徑獲取基礎數據,構建數據模型,繪制三維影像,通過數字交易中心,將數據變為財富。
位于重慶江北區的西部數據交易中心成立短短一年時間,其交易額已突破億元,并與超過100多家生態企業合作。“全國現在有各類數據交易機構80多家!”西部數據交易中心總經理奚洋表示,數據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將為企業生產的非貨幣化數據資產提供流通、交易、兌換綜合服務,在航空、酒店、零售、文旅、商超、餐飲等領域,展開跨行業、跨企業、跨平臺流通,加快數據資源到數據資產的轉化過程,以線上數據流量帶動線下實體經濟。
“今年,我們要力爭應用場景達到50個,上架5000個數據產品,拓展合作‘數商’達到500個,實現5億元交易金額。”奚洋告訴記者,重慶的制造業、消費旅游等領域,都有“點數成金”的大量潛力。
亟須克服數字經濟短板
“中央定調‘加快數字化發展’,為全產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提出了要求,也體現了為數字經濟立法的緊迫性。”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建議說,應從國家層面制定統一的《數字經濟促進法》,進一步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
張天任表示,《數字經濟促進法》應以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數字經濟又是不斷創新迭代的過程,因此要通過制度設計保護創新、激勵創新,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數字經濟,形成支持創新的濃厚的法治氛圍。
全國政協委員、佛山維尚創始人李連柱認為,數字經濟就業崗位分布不均,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他建議,應以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為導向,開發“數字通識課程”打造公共學習平臺,構建跨領域、跨學科、跨平臺的學科格局,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專業安排與產業發展的契合度,培育多元化多層次就業新需求。
作為取得全國首批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全牌照”的城市,重慶已于去年5月啟動數字技術工程師師資、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學員培訓,頒發首批師資培訓合格證書,并進行大數據專業評價考核。同時,研究制定支持數字技術工程師發展的10條配套措施,新增設立數字技術專業職稱,力爭培養10000名以上高素質數字人才。
“通俗地來說,數字經濟就是通過開放的通信網絡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員工、工廠、倉庫、供應商、產品和用戶緊密地連接起來,共享工業生產全流程的各種要素資源,使其數字化、網絡化、自動化、智能化,從而實現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因此數字經濟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忽米科技CEO鞏書凱如是說。
“近十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在不少領域實現了創新突破,但也還存在關鍵領域創新能力不足、數字經濟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不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不夠、數字政府治理體系現代化程度不高等問題。”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中心研究員莫遠明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爭取在關鍵領域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要妥善處理好數字經濟與數字政府的關系,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重慶累計實施5578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建成127個智能工廠、734個數字化車間,示范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升近60%。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