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優質的營商環境首先必須是優質的法治環境。新冠疫情暴發之后,四川成都對現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進行分析復盤,從理論層面總結經驗,從實踐層面提煉教訓,既是完善和進一步營造和諧營商環境的需要,也是豐富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需要。
??公共法律服務營商環境的現狀
??(一)公共法律服務渠道較為暢通。現階段公共法律服務的渠道主要包含:一是線上平臺,即由司法局、園區、鎮(街道)、村(社區)建立雙向多點一體化互動視頻終端,由司法行政指揮中心統一調配服務資源;二是實體服務平臺,即打造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鎮(街道)服務站、村(社區)服務室等;三是各地自主創新,例如成都市w區依托“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自主研發“法治大數據”平臺等;四是定制服務,如組織召開企業座談會、開展“送法進產業園”等活動,為成長型民營企業提供“護航式”服務保障等。
??(二)公共法律服務資源整合初具規模。成都市各級法律服務機構為群眾提供多樣化法律服務咨詢,包括法律援助機構、公證機構、律師事務所、鑒定機構、法治宣傳機構以及各級人民調解組織。以w區為例,該區以產業功能區為發力點,在醫學城B區設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在街道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設立企業法律服務之家,為園區企業發展提供便捷有效的法律服務。?
??(三)服務模式由一家獨唱向集體合唱轉型。一是數據共享。以w區為例,通過“公共法律服務云大廳”,鏈接“12309”檢察服務中心、“12338”婦女兒童維權中心、信訪接訪中心。二是基層社會力量參與。以w區為例,目前已創建20余個“個人品牌調解室”,規范了70個法律服務陣地,實現法律服務縱向到底。三是公共法律多元服務。如w區創建“w法律學院”,組建導師團開辦“法律診所”,選聘175名在校生到村(社區)擔任法務助理,建設“三醫”領域、民營企業等糾紛聯調平臺,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加便捷多元的糾紛解決途徑。??
??(四)公共法律服務成效不斷顯現。自2017年w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成以來,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提供了接待來訪群眾、提供熱線服務、民事法律援助、調解民間矛盾、公證、司法鑒定等相關服務,創新開展中小微企業法治體檢等活動,為企業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
??公共法律服務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公共法律服務營商環境意識還需加強。立法合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司法行政系統基層立法聯系點尚未發揮積極參與立法協商的作用,司法行政系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優化營商環境建言獻策的數量有待提升,各級黨政機關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改革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有待加強。??
??(二)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服務營商環境統籌力度有待提升。國有企業公司律師覆蓋率不足100%,民營企業的律師覆蓋率更少,從近一年來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的成都市轄區內涉公司民事案件來看,未聘請律師的企業約占10.37%。缺乏推送營商環境改革信息動態的統一平臺,經濟管理部門與法律服務行業之間常態化的營商環境研討交流機制尚未建立,營商環境的社會認知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服務人才有待進一步孵化和培育。首先表現在律師隊伍有待進一步優化。橫向對比先進地區,成都較上海律師人數差距近半,專業人才數量配置上有待進一步加強。其次,從從業人員知識結構來看,缺乏三醫產業、知識產權、涉外貿易、證券金融等領域的高端人才。最后,一線司法服務輔助人員綜合能力有待提高,法律專業的輔助人員比例較低,工作積極性不高,人員流動性較大。??
??公共法律服務營商環境的優化路徑??
??(一)加強頂層設計,營造創新型法治營商環境。一是強配套,出臺公共法律服務辦法。貫徹中辦、國辦《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對服務營商環境做出特別的版塊加以強調;二是強統籌,找準服務新經濟發展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制定為成都產業功能區建設提供高質量服務的相關意見、為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提供高質量法治保障等相關意見,建立健全法治服務營商環境建設的工作機制;三是強改革,創新法治服務營商環境鮮明特色。依托區域法庭、基層司法服務站等建設護航經濟工作,積極邀請企業旁聽審判,主動問需企業、服務企業。四是強培訓。將營商環境法治保障等相關課程納入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重點內容,將“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納入法治城區創建指標體系,推動各區、各單位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制度創新,提升治理水平。??
??(二)踐行服務理念,構建新型政商關系。一是加大公共法律服務投入。將公共法律服務產品納入政府購買目錄,特別針對區域小微企業、初創型企業實際,通過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的方式,扶持小微企業加強依法治理,提升市場競爭力。二是拓展公共法律服務領域。大力拓展勞動就業、知識產權、環境資源保護等領域的法律服務,圍繞產業功能區建設,構建政府法律顧問參與招商引資、園區規劃發展、區級國有公司工程項目建設、對外談判、應急處置、區域安全的工作通道。三是提供精準、便捷的法律服務。積極推進各類企業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助力企業依法規避和防范經營風險;加快法律服務信用信息平臺與商務誠信公眾服務平臺對接,為各類市場主體選聘合適的法律服務人員提供公正權威便捷的信息服務;優化法律服務行政審批流程,加快落實行政審批“最多跑一次”的要求,并逐步擴大服務范圍,不斷提高辦事效率和便民度;加強營商環境法律政策的宣傳和解讀,構建經濟管理部門與法律服務行業之間常態化的營商環境研討交流機制。??
??(三)強化政策支持,織密公共法律服務網絡。一是完善多元解紛聯調機制。建立完善仲裁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機制,匯聚和整合鎮(街道)及部門資源,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網格化建設,打造網上多元解紛平臺,積極對接司法確認平臺,為企業發展提供便利的一站式服務。二是注重公共服務法律人才培養。將高端法律人才納入人才招引、落戶、培養規劃,引進專家機構法律人才。將公共法律從業人員培訓納入市級人才培養計劃,通過與在蓉高校合作,創新培訓內容和方式,提升法律工作者素質。孵化培育法律服務公益組織,鼓勵法律專業從業人員及專業社工注冊社會團體或社工組織,吸納高校師生、志愿者、退休政法干警為建立多元化公共法律供給做貢獻。三是優化公共法律宣傳模式。通過運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開設法治專欄等手段,廣泛宣傳公共法律服務產品信息、先進典型、創新舉措等,不斷提高公眾知曉率和參與度。構建司法大數據服務網,提供公開透明的司法環境,建立知識產權失信人名單并納入信用聯合懲戒,實現司法審判與行政執法融合分享,營造競相優化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
(本文刊載于《人民法治》2021年9月下)
??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