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非金屬材料研究所張輝喜獲山東省總工會頒發的2024年度“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2005年大學畢業后,張輝懷揣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成為一名兵工人。在人民兵工精神的感召和兵工前輩的帶動下,苦練技能、開拓創新、默默奉獻,從一名普通的維修電工,一步步成長為材料院技能帶頭人、正高級工程師、維修電工技師。
匠心為本,做設備保障的“良醫”
隨著裝備技術的迅速發展,山東非金屬材料研究所科研生產設備技術水平越來越高,保障難度進一步增大,作為技能帶頭人,帶領團隊消化設備技術資料,學習先進保障技術,針對我所設備的特點,總結出“全壽命周期保障”“提升設備電氣安全”等多項特色操作法,確保了研究所高精尖設備運行良好,實現停機時間、維修成本“雙節約”,真正做到“藥到病除”。
2020年,某重點進口設備出現故障,核心部件損壞,廠家已停止生產相關部件,如進行整機升級,費用近200萬元,改造周期90天,加上疫情影響等不可控因素,裝備保供任務將無法完成。面對困難,張輝主動請纓,查閱設備相關技術資料,與行業專家深入交流,千方百計尋找相似部件,每天測試到深夜,苦心人天不負,最終張輝帶領團隊成員利用國產工控機,改造控制系統、修改程序,10天修復設備,費用不到1萬元,確保后墻不倒,保障了重點科研項目和產品交付。
2021年,某進口CT檢測儀器無法成像,經檢測為板卡損壞,國內無現貨,新板卡訂貨周期為11周,但產品交付節點不等人,張輝帶領團隊探討替代方案,利用同系列不同型號淘汰儀器,經過近百次測試,修改程序和參數,使該儀器滿足測試使用,避免了大批產品因無法檢測而延誤供貨節點。在近20年的工作中,張輝像設備保修戰線的“扁鵲”,續寫著“良醫”的故事。
創新為要,做技術攻關的“智者”
為充分發揮技術優勢,與科研、生產人員開展協同創新項目,張輝參加某山東省重大創新工程項目,負責數字化集成控制系統設計、建設任務,自主開發了數字化集成控制系統,實現了整生產線20余臺設備數字化在線控制,100余個工藝參數和物料狀態實時監測。
針對軌道交通輕量化的要求,張輝帶領團隊解決了高電壓、高沖擊難題,完成了復合材料地板加熱系統研制任務。針對未來戰爭智能化的需求,開發出遠程智能控溫系統,使某產品擴展了功能,進軍智能化領域。針對某橡膠工藝數字化的需求,制作了數字化模擬裝置,實現了橡膠工藝數字化模擬,確保某重點項目順利開展。
以科研、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工藝瓶頸、質量缺陷等問題為導向,張輝帶領團隊開展質量改進小組活動,主持的“降低某預浸帶機故障率”“某數字化集成控制系統研制”等項目獲得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質量管理小組成果一等獎。
奉獻為樂,甘做團隊建設的“人梯”
一花獨放不是春。日常工作中,張輝注重團隊建設,做好“傳幫帶”,帶領團隊積極參加各種前沿技術培訓,苦練新技能,利用業余時間,考取多項職業資格證書。推行“聯合專業保養”理念,將操作者工作有效融入設備保障各個環節。開發設備數字化在線監測系統,對設備全壽命周期健康監測,有效提升了設備完好率。積極推進設備保障標準化,編寫了多項設備操作法,并申報專利,撰寫了多項論文、企業標準,助力團隊成員的技能提升。他利用設備淘汰元件,采用網絡教學、現場實操、座談交流等方式,促進團隊理論和技能提升,指導多名技能骨干成才。自主開發多功能自動化教學平臺,利于讓團隊成員更貼近研究所實際需求,開展自動化技能學習、設計,已開展了100余人次現場教學,反映良好。
為拓展職業技能發展空間,張輝帶隊參加2019年第三屆全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山東選拔賽,獲得了職工組一等獎;2021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技能大賽山東選拔賽,獲得了職工組二等獎,實現了山東非金屬材料研究所在技能競賽方面多項“零”的突破。
此外,張輝還多次以個人名義向湖北省紅十字會、積石山紅十字會、濟南紅十字會等捐款,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展現兵工人的擔當。?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張輝將帶領團隊勇做技能戰線“弄潮兒”,傳承“把一切獻給黨”的人民兵工精神,踐行強軍首責、勇擔使命責任,開拓創新、心無旁騖,道技合一、技藝精湛,為兵工事業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