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曾經,周鴻祎給公眾留下的印象是一個斗士,而現在,比起年少時的叛逆與輕狂,他平和了很多,目光堅定又充滿期待地描繪著他與360的理想,更多的是觀察、沉思和娓娓道來。
站在演講臺上的周鴻祎 ,不再有火藥味,他認真而嚴肅地談及國家戰略與企業發展的關系,他已經成長為具有家國情懷的企業家,只有深色西裝下那條紅色領帶,還依稀保留著“紅衣少年”的倔強。他說,“數字中國”是中國的偉大發展戰略,360要為“數字中國”貢獻力量。
數字經濟時代已來臨
“咱們國家的‘十四五’規劃、2035遠景目標綱要和國家發布的各類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文件和方案中, 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概念——數字化。”周鴻祎說,數字化現在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但是市場上還有些對數字化的誤解,“我覺得需要澄清一下,絕對不能把數字化等同于虛擬經濟和互聯網,數字化意味著一切生產和服務都可以應用的數字技術,所有利用數字化技術產生的經濟結果都叫數字經濟。”他說,很多傳統企業面對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洶洶來勢,有些灰心甚至有些悲觀,這大可不必,因為數字化對傳統企業來說,也蘊含著巨大的機會。
周鴻祎解釋說,國家數字化戰略中有兩層含義,“一個數字產業化,是指云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本身把數字技術作為產品和服務的企業如何做大做強;但是我認為另外一個才是數字化的巨大藍海——產業數字化,即利用數字化技術重塑傳統行業。”他舉了個特別容易理解的例子,“盡管有些共享單車的公司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承認,共享單車實際上是一個平淡無奇的自行車加上了一套直連云端的電子鎖,加上手機可以定位,就重塑了騎車這個行業。”他說,“這就是產業數字化。”
中國現在數字經濟占 GDP 比重已超1/3,根據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再過10年中國GDP的組成成分可能很大一部分來源于數字經濟。周鴻祎認為,過去 20 年,中國的人口紅利推動互聯網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績,互聯網上半場的主角是互聯網公司和消費互聯網,幫助中國老百姓實現了衣食住行的數字化。“但是互聯網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我們的制造業門類在全世界最多,我們企業的數量也非常巨大,互聯網下半場的主要應用是政、產、學、研等領域管理的所有環節,政府相關機構和企業才是大數據真正的主人。”比如建設智慧城市,需要把這一座城市全部數字化就要用各種物聯網設備連接整個城市的運轉,這過程中一個中型城市的數據就可能超過淘寶,to G、to B的流量最終會超過to C的流量。“我認為產業數字化未來還有50年的窗口期,50年后將沒有傳統企業和數字企業的區分,所有的企業要么成功的數字化,要么被淘汰。”
數字技術賦能物理世界
數字化時代已經來臨,發展數字化、建設數字中國成為國家戰略,數字經濟成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和疫后經濟復蘇的主要推動力。在“數字中國”的未來,政府和傳統企業都要進行數字化升級,這需通過數字化技術思維、產品體驗思維和商業模式創新思維來進行改造和轉型。周鴻祎用了一種形象化的比喻說,這需要一個“上山下海”的過程。
“上山”是指勇攀科技高峰,周鴻祎說,互聯網的上半場是消費者互聯網,互聯網企業作為使用數字化技術最徹底的公司,在這一階段發揮了巨大作用,為消費者帶來了領先全球的數字化生活體驗。但在當前環境下,互聯網企業更應該急國家之所急,盡快掌握核心技術,解決核心科技的“卡脖子”問題;“下海”顧名思義就是技術與實業要接地氣,消除數字鴻溝,是指互聯網公司還應積極擁抱傳統產業,用數字化技術對其進行賦能。
數字化怎樣賦能社會發展?“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是數字孿生。數字孿生就是把現實世界映射到虛擬世界,然后通過虛實的融合打破現實世界的限制,最后再把虛擬世界研究的成果再反過來賦能到物理世界。”為什么要把物理世界映射到虛擬世界呢?因為物理世界是不可計算的。“比如我們今天對著泥土,對著苔蘚,對著花朵,對著一池子水,怎么計算?只有利用傳感器把數據先收集起來上傳到云端,經過梳理和計算后再來指導物理世界的改進。如果是一個機構,如何計算管理質量和管理流程?比如某地要建立一家數字化醫院,至少要建設操作算力中心、一個安全研究院、一個安全產業基地加一套服務體系,聯動當地醫療系統的專家、醫護人員、醫療設備以及整個生態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和服務。”
“未來,數據來源和數字化的場景非常多,比如數字政府、工業互聯網、車聯網,還有我們已經搞了很多年的智慧城市。”周鴻祎說,由于物理世界和業務流程將全部數字化,不久后互聯網的主要流量將來自于政府和傳統產業。“作為數字中國的建設者,我們要不忘初心,作為唯物主義者,我們今天使用任何技術都是為了要把現實的物理世界改造得更好。”
這樣說來,真正的大數據并不等于大量的數據,大數據一定是多維的、實時的、多媒體的數字集合,未來數據規模將遠超計算機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未來的數字化更不能等同于虛擬現實和元宇宙,而是一個更加智慧的、能感受能觸摸的物理世界。”實際上很多人用的飛書、釘釘這些系統也是一種數字孿生,它把你的工作流程、你的工作成果全部都數字化。”周鴻祎說,“360把數字化能力聚焦到產業數字化方面來,目前在上海、重慶、天津、青島、蘇州、鄭州都已經簽約,探索了不少成功模式。”
中小微企業也不能掉隊
周鴻祎說,中小微企業是國家經濟的“毛細血管”,貢獻了80%以上的就業,企業數量占全國企業90%以上,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直接關系到國家數字化戰略的成敗。然而,現狀卻并不樂觀,中小微企業面臨著數字化掉隊的風險。周鴻祎認為,中國提出“共同富裕”的本意是國家在發展的道路上要兼顧全民、保護弱勢,全國人民奔小康的時候要大手拉小手,不落下任何一個人。而我們數字中國的建設,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在產業數字化的道路上,也要兼顧全局、照顧弱小,不能落下中小微企業群體。
當前,大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隨著國家戰略走上了快車道,在充足的資金、技術、人才支持下,各類企業級軟件和云服務讓企業的生產力大幅提升,實現了降本增效和高質量發展。大型企業實現數字化的路徑,周鴻祎認為中小微企業并不適用,因為“用不起、養不起”。大企業部署系統軟件普遍需要漫長的過程,需要經歷需求調研、定制開發、交付、培訓以及運維等復雜環節。這種模式并不適用于中小微企業,中小微需要的是“拎包入住”。因此,中小微企業數字化上云,SaaS(軟件即服務)模式是最合適不過的。
周鴻祎認為,科技企業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承擔新的歷史使命,扶助中小微是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所以,360愿意幫助中小微企業實現數字化“脫貧”,消除中小微與大型企業的數字化鴻溝。“大多數中小微企業處于數字化的盲區之中,面臨沒錢、沒人、沒技術、沒效果、沒保障的困境,而SaaS則是助力中小微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殺手锏。我們把原來給大型企業提供的安全體系做了一套 SaaS 化的服務,對中小微企業免費使用。每家企業我們大概每年補貼兩三萬塊錢,今年已經幫助了 50 萬家中小微。”
周鴻祎總結了SaaS“五個低”:交付門檻低、配置要求低、技術難度低、操作難度低、使用成本低。企業完全省掉了采購、部署、培訓、開發、交付的復雜過程和高昂成本,只要申請一個賬號,就能夠一站式使用。“SaaS雖然是B端的產品,但是卻有和C端產品一樣的使用體驗。”
360為數字安全貢獻力量
“我們作為數字化時代的建設者,非常樂見數字中國和產業數字化的實現,但是面對美好的數字化時代,也一定要提高警惕。”周鴻祎說,“我們做安全的,天天就琢磨什么東西不安全,目的是為了找出不安全的東西來把它防范掉。”整個數字安全,包括國家安全、國防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工業安全、金融安全以及人身安全。萬物均要互聯,意味著邊界模糊,虛實打通。沒有萬物互聯,就沒有今天的智慧城市,也不會有智能網聯車和工業互聯網,但是萬物互聯環境下,解決安全問題不再是安裝殺毒軟件設置防火墻,而是復雜得多。
“對于任何新技術,你不能只看到它發展的一面,也要關注到它危害的一面,如果不去關注安全保證,那么跑得越快,將來出問題的概率就越大。”創新的同時必須做好安全防范,這樣我們國家的數字化進程才能跑得更快,否則新技術永遠是個雙刃劍。保障基礎設施的安全,才能保障社會各個部門、機構的穩定運行,城市級數字安全基礎設施可以理解為智慧城市的“安全基座”。“如果我們整個國家的治理、政府的運轉,一切的基礎設施都實現數字化,意味著社會的基礎會變得極其脆弱,尤其需要強大的安全防護。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數字化控制的核電站如果出現安全漏洞會有多么可怕。”
這世界沒有完美的事物,數字化的世界也存在遺憾,即安全隱患無時不在、無刻不在。“360具有17年攻防實戰經驗,專注國家、城市、行業、企事業單位提供安全技術、產品和服務,目前已經與眾多部委、央企、大型金融機構、運營商及上百萬中小企業開展了數字安全合作,通過在安全大數據、知識庫、安全專家方面的積累,我們已經擁有全網態勢感知的、云端安全大腦為核心的數字安全能力體系,我們對數字安全極其敏感,保護數字化的安全環境就是360度無死角安全防護的價值,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早年間,周鴻祎是個認真的“顛覆者”,現在他是一位認真的“建設者”,他說這二者之間并沒有不同,無論是顛覆還是建設,精神內核都是“創新”。推動“數字中國”改革發展、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再創營商環境新優勢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引擎,“是我們國家的目標,也是360的目標,三六零私有化從外資變成內資,就是要通過技術創新,為建設我國自主可控的安全技術體系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國民數字安全及國家安全提供更強勁的安全保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