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月20日在上海寶山區政府、上實集團、上海大學聯合主辦的吳淞創新城上實集團首批(重大)項目暨上大美院“蝶變·圖強”計劃全球創作征集活動啟動儀式上獲悉,上海寶山區約26平方公里的吳淞創新城正邁入規劃建設“快車道”,通過空間重塑、能級提升、品質進階,這里不僅將打造成為“數字科創”數字化轉型的先行區和城市更新示范區,更將成為寶山區加快建設上??苿撝行闹麝嚨氐暮诵某休d區。
上海寶山區區長高奕奕表示:“通過創造性提出‘企業自主轉型+政府局部收儲’新模式,制約吳淞開發十余年的體制機制問題得以破解?!痹谘氲睾献髂J较?#xff0c;將以大手筆、大格局,重塑老工業區的面貌和肌理,全面建設具有國際化大都市氣質、新時代現代化轉型樣板的吳淞創新城。
央地合作推動數碳融合
作為上海老工業基地,吳淞創新城不同于增量型開發,屬于存量型開發,即在已建成的工業園區基礎上重新盤活產業用地。這意味著,要捋清地塊的歷史,充分尊重土地產權方的意愿,探索靈活多樣的盤活方式,處理好“新”與“舊”的關系。
在此契機下,寶武集團、上實集團和寶山區合作密切,通過央地合作模式,各方合力推動解決資金、項目等諸多難題。從吳淞創新城的規劃研究、政策創新、產業導入到土地收儲,均凝結了各方心血,并于近日取得突破性進展——完成第一幅市場化供地。
這背后,離不開寶山區、上實集團的強強聯手。上實集團總裁周軍介紹,在其與寶山區達成的戰略合作協議下,其成立了上實新城市開發公司主導吳淞整體開發,同時導入上藥研發中心等科創產業載體。下一步,將積極引入大健康、醫療科研、醫療教育培訓等高新產業,并對標世界領先的科技創新集群,尋找關鍵稟賦和核心支撐要素。未來,雙方還將深化聯動合作,探索通過市場化、平臺化路徑,拓寬生物醫藥、文化、金融等業務,整合國內、國際兩大市場資源,導入更多優質產業。
截至目前,不銹鋼、特鋼兩個“一平方公里”先行啟動區建設項目已全面展開。其中,部分地塊位處特鋼區域的寶山區寶武(上海)碳中和產業園先行啟動區不久前正式投用。作為全市首個以綠色低碳創新及產業發展為特色的核心產業園區,該產業園助力打造更具韌性的綠色低碳產業鏈,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構筑新戰略競爭優勢,目前已吸引不少企業進駐。
產業園區的蓬勃發展,正是區域發展活力的生動縮影。今年上半年,總投資超160億元的36個產業項目在寶山區簽約落地,涵蓋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新興戰略性產業,不僅為區域增添了新地標,也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如今,吳淞創新城正力爭打造“數字科創”數字化轉型的先行區和城市更新示范區。在區域轉型和城市更新過程中,加強數碳融合,持續深化傳統產業數字改造,布局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綠色低碳等新經濟新產業,加快建設全市綠色低碳轉型樣板區。
力邀全球藝術家點亮工業遺跡
對標世界級老工業區的轉型發展,吳淞創新城被置于更宏闊的視野格局,要回答好新時代賦予的新課題——如何更好打造產城融合的新典范。
作為首批啟動的先導性、標志性、功能性重大項目,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主校區是一個極佳的觀察樣本。
會上啟動的“蝶變·圖強”全球創作征集活動中,其中一項“蝶變·墻繪”計劃,就是以長約2.5公里的主校區外圍墻體為藝術現場,邀請全球藝術家共同在墻體上開展創作,以創意作品點亮寶武工業遺址。由此,展現城市、社區、自然、日常生活以及未來發展的多樣面貌?!拔覀兤诖@件巨型公共藝術作品的誕生,更期待1000天之后這里發生的華麗蝶變。”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昌勝表示。
平衡好風貌保護和轉型發展,實現工業遺存活化利用,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主校區項目是吳淞創新城的豐富探索之一。
工業遺產密布的吳淞創新城,其轄區內的吳淞工業區風貌保護街坊,是全市最大、寶山區唯一的工業遺存風貌保護街坊。隨著地塊轉型開發進入沖刺期,風貌保護街坊內多個項目正進入實施階段。與會者認為,要以用促保,對廠區原有的空間肌理、工藝流程、建構筑物、設施設備等綜合保護,同時統籌做好產業發展、功能承接、服務配套,更好解決職住平衡問題,不斷滿足創新創業需求。
聚焦把產城融合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吳淞創新城清晰描繪路線圖。要以重大交通設施為牽引,打通對內對外連接;深化人民城市建設,打造更多親水岸線,建設環境更友好、生活更美好的宜居之地。
圍繞于此,教育、交通、醫療等種種民生領域的重大功能性項目正加快導入。比如,開發約50萬方的高鐵寶山站,計劃于2027年建成;中山醫院吳淞醫院遷建前期工作正有序推動;軌交18、19號線建設工作正大力推進。(經濟日報記者李治國)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