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藍皮書:“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1)》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一帶一路”藍皮書:“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1)》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共同組織撰寫,分為總報告、分報告、國際合作篇、國內區域篇、專題篇五部分。總報告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造成全方位沖擊,“一帶一路”建設逆風前行,取得來之不易的積極進展,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中國率先控制疫情,實現全面復工復產,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穩定做出巨大貢獻,極大增強了相關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信心和決心。藍皮書分別從貿易、投資、產能、科技視角,分析了“一帶一路”建設在重點領域的推進成果,重點分析了中國與東南亞、東北亞、歐洲、非洲、拉美、中亞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合作及其進展,對比分析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東北、武漢、西安、青島參與“一帶一路”的規劃與實施情況,并專門研究了中歐班列、能源投資、境外經貿合作區等領域的合作及其前景。
藍皮書指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給共建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已成為推進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面旗幟。2019年和2020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的穩定增長和發展為世界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持,其中蘊含的開放、多邊、包容精神和原則在對抗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逆潮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合作在2019年和2020年呈現出許多新的特征,這些新特征對世界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藍皮書認為,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國際雙循環為驅動力,積極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相結合,將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內外環境,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國內重點區域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前景廣闊,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可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機制化旗艦項目方興未艾,中歐班列是亞歐各國深化務實合作的重要載體,對于推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之間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保障“一帶一路”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作用明顯。
藍皮書強調,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傮w而言,機遇大于挑戰。2021年,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把握好、利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助力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藍皮書預測,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世界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用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成為國際共識。中國已成為全球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參與者,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相比,中國在諸多領域的科技領先優勢明顯,“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前景廣闊。
據了解,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領銜撰寫的《“一帶一路”藍皮書:“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已連續出版6年,已成為我國“一帶一路”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品牌,為推動我國學術界深入開展“一帶一路”研究發揮了積極作用。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