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1日訊 4月19日,中央企業新能源論壇暨2023年中央企業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推廣日在北京召開。論壇邀請到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等各界人士共同探討如何統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穩步推進節能降碳發展新模式,科學有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同時思考如何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完善支持綠色發展政策,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許金華在論壇致辭中指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央企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主體,更應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他認為,實現綠色發展,堅持創新驅動是關鍵;加快新能源體系建設,是實現我國企業乃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和重要支撐。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碧新致辭表示,中國誠通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積極推動新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資本運營的平臺功能,加快力神電池的產業布局,實施動力電池增資引戰,增加科研投入,強化科技創新,擴大有效產能,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共贏,保障新能源產業的安全。
落實綠色發展 打造產業共贏新格局
近年來,我國加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有力支撐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同時也帶動了相關產業鏈共贏。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尹艷林表示,為贏得未來綠色發展主導權,必須推動綠色產業加快發展。首先,要堅持目標導向、創新引領、系統觀念、統籌當前和長遠等原則。
其次,要把握好綠色發展重點方向,一是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要廣泛應用綠色低碳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二是積極推進綠色產業化,要做大做強做優綠色低碳技術裝備產業。三是推進產業循環化,要以低碳排放,甚至零排放為目標,構建產業內循環和產業間循環生產體系。
同時,要加快構建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完善財稅政策體系,健全綠色金融體系,健全多元化市場機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國際交流合作。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談到,發展新能源需要解決幾個重點難題。首先,發展新能源的同時,要大力發展特高壓輸電,加大西電東送。第二,要持續加強智能電網和靈活電源建設,保障供電安全穩定高效。第三,深化能源價格,尤其是電價改革。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可與檢驗檢測監督管理司一級巡視員喬東認為,打造安全、獨立、低碳的現代化能源體系是推動綠色發展,關乎中國能源轉型、保障能源安全供應和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重點支撐。
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彭勇對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出五點建議:第一,堅持適度超前開發的原則。第二,要堅持先立后破的發展原則。第三,堅持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把終端電氣化作為化石能源替代的一個重要路徑。第四,堅持多輪互補的開發思路,把新能源和傳統能源耦合開發作為重要發展路徑。第五,堅持互利共贏的發展原則,把新能源產業鏈的上下游協同發展起來。
業內共話未來綠色發展新動能
如今,綠色產業已經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對于綠色產業發展的未來,與會嘉賓從各自領域進行了充分地交流分享。
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申彥鋒對新能源行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大抽水蓄能配套新能源的支持力度。二是推進新能源電力綠色價值兌現,保障新能源項目合理盈利水平。三是加快解決部分地區的新能源消納問題。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馮樹臣認為,必須立足我國國情和資源稟賦,走好中國式現代化的能源發展道路。要科學有序做好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還要開展煤炭與煤電聯營、煤電與可再生能源聯營,規模化、快速化、效益化、科學化發展可再生能源,大力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童來明圍繞央企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出建議稱,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過程中,應該以制造業為實體經濟依托,充分利用資本、技術、數據等生產要素紐帶,融合推動上下游各類生產要素協同,促進各類經營主體開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多形式的深度合作,實現信息交流、資源共享、供需匹配、相互賦能。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表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無論是風、光、水、清潔能源的造能上,還是在電池、電動汽車,特別是新能源的儲能上都需要資本。他希望資本市場向新能源產業打開綠色通道。
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強表示,作為國家鋰電研發制造高新企業,力神電池將以“雙碳”工作為總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實現能源循環、碳循環、固廢循環以及水循環,致力于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通過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實現產業優化升級,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國家新能源汽車專項指南專家、武漢大學教授艾新平建議,加強對動力電池產業上游資源的控制,確保全產業鏈的自主安全可控;加強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資源回收再利用,打造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加強產學研協同合作,突破動力電池的核心瓶頸,引領動力電池的技術發展;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和法規的制定,爭取國際話語權。
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認為,要建立起低碳轉型的激勵機制。目前國內碳排放的交易市場開始運營,主要是將電力企業納入交易市場,有利于通過碳定價和碳排放交易,實現火力發電和低碳發電之間的交叉補貼。
據悉,本次論壇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國誠通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在論壇上,還發布了《中央企業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倡議》,助力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佟明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