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市場合作強調優勢互補,照顧第三方需求,將會成為國際投資合作的重點模式。當前,“一帶一路”正由大寫意進入工筆畫高質量發展階段,第三方市場合作將成為下一步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方向,對引導和撬動歐美國家參與“一帶一路”有重要意義。我們的企業如何通過第三方市場進行有效的國際化匹配?
中國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是指中國企業,包括金融行業與有關國際企業,共同在第三方市場開展經濟合作,主要是中國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合作,將中國的優勢產能與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求有效對接,協同發揮個體差異化優勢,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多贏,產生“1+1+1>3”的效果。第三方市場合作對推動經濟全球化、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具有重要意義,還為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模式。
第三方市場合作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探索之舉。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發展進入低迷,民粹主義盛行,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開始抬頭,經濟全球化遭到了挑戰。在此背景下,第三方市場合作有助于突破雙邊投資貿易機制的局限,通過第三方協商,采取小多邊機制,消除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疑慮,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推動市場各要素資源的高效配置,構成一種有效的閉環式架構。深化利益融合,擴大共同利益的蛋糕,避免惡性競爭,降低貿易和對外投資成本,創建相互理解、共同擔當、“共同共建共享”的國際合作典范,完善現有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合作模式。
以中國與歐盟國家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為例。作為全球市場兩大穩定力量,中國與歐盟是貿易多邊主義的捍衛者,雙方積極開展第三方合作,有利于促進國際市場的大融合、大開放、大對接,為構建開放型世界市場經濟提供了更多的正能量。第三方市場合作是實現國家間合作、互利共贏的合作之舉。當前,發達國家擁有先進技術和裝備,但受產業空心化、海外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制約,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那要怎樣減小這種差距呢?
中國是全球工業門類最全的國家,一些產業技術水平有待提升,不少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處于工業化初期,具有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工業和加速城市化進程的需求,但面臨缺乏技術和資金的問題和挑戰。
第三方市場合作能夠銜接發展階段各異的國家的供給和需求,充分釋放合作需求與合作優勢,有利于全球產業鏈中的高中低端有機融合。中國的優勢產能同發達國家的關鍵技術和先進裝備相結合,與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工業化需求對接,有助于推動形成合理高效的產業分工格局,加強全產業鏈合作,凝聚全球經濟增長新動力。
第三方市場合作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開拓之舉。“一帶一路”建設已從規劃階段進入了精耕細作階段,下一步要向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向發展,與發展中國家實現相互交融、共同發展。與此同時,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一些國家的參與性有待提高,合作項目有待增加。發達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降低中國企業進入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風險,打消少數國外人士對“一帶一路”項目的透明度的誤解。很多人對“一帶一路”的透明度不大了解,我覺得要盡量用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方式讓他們了解,一定要讓他們知道資金來源、投資回報等信息,為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第三方市場合作是對傳統國際貿易實踐的突破之舉。目前國際貿易治理并未建立起優勢互補的模式,而第三方市場合作是對這些問題的嘗試性回應,是中國對世界貿易自治規制建設的貢獻。
第三方市場合作著眼不同市場需求,利用差異化去比較優勢,尋求強強聯合。這種合作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將不同國家的優質資源有效融合,規避個體缺陷,以產生良好化學反應。這種超越雙邊的創新合作,能夠形成有效的、良性的競爭,避免相互耗損的惡性競爭。所以說,第三方市場合作對國際競爭新秩序、全球經濟一體化能夠起到推動作用,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中國企業品牌能夠在“練內功”的同時,加大自身在全球的認知度和自身產品在全球行業領域內的認知度,有效走向國際市場,把握戰略市場。這是中國企業品牌實現品牌化、社會化、市場化、國際化的一個必要過程。
在全球化經濟浪潮的推動下,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擁有了全球市場,在全球產業鏈相互聯動、同頻共振中共同塑造了全球大市場。只有大家互利互動、共建共享,才能真正擁有差異化優勢,為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提供廣闊的空間。同時,第三方市場合作也稱為構建開放世界經濟的必由之路。
(作者:原商務部國際品牌觀察中心主任 陸德瑞;根據陸德瑞《在擴大內需中推進高質量發展》講稿摘編整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