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解決我國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確立并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城鄉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深入實施重大區域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開局良好;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開創中部崛起新局面,鼓勵東部地區率先實現現代化,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等特殊類型地區扶持力度。我國城鎮化取得歷史性成就,重大區域戰略取得突破性進展,區域協調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新型城鎮化取得歷史性成就
我國戶籍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基本取消落戶限制,超過1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2012-2021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53.1%提高到64.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從35.0%提高到46.7%。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加快覆蓋農業轉移人口,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基本建立。以城市群為主體的城鎮化空間格局基本形成,現代都市圈建設步伐加快,中小城市功能顯著提升,縣城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穩步推進,特色小鎮規范有序發展,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成效顯著。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加快接軌,城鄉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城鄉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
區域重大戰略扎實推進
京津冀協同發展按照頂層設計不斷向縱深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穩妥有序進行,雄安新區建設高標準高質量展開,交通、生態、產業等重點領域協同發展率先突破。長江經濟帶發展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成效顯著,綜合運輸大通道加速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兩廊”“兩點”建設框架初步形成,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順利開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形成新局面,協同創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享、生態環境共保聯治不斷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開局良好,一批流域治理和生態環保修復重大工程謀劃實施。
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成效
我國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采取新舉措、完善政策體系、強化創新、加大扶持力度,不斷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區域發展相對差距逐步縮小,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連續多年高于東部地區,東、中、西部地區人均GDP差距不斷縮小?;竟卜站然讲粩嗵岣?#xff0c;義務教育資源基本均衡,基本醫療保障實現全覆蓋,特別是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得到有效保障,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大幅提升?;A設施通達均衡程度明顯改善,中西部地區交通可達性與東部差距明顯縮小,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明顯縮小,低收入群體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當前,區域協調發展為中國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區域基礎,在新發展階段,要完善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逐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畢吉耀《十年偉大飛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成就》講稿摘編整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