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綠色低碳轉型新的歷史起點,河鋼集團張宣科技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集團黨委決策部署,通過深化黨建“五個融合”,將黨建工作更好的融入發展戰略、融入管理變革、融入改革創新,將黨建工作貫穿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鍛造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做實“價值黨建”大文章,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強勁動能。
黨建目標和發展戰略深度融合,堅持同步謀劃
把增強理論武裝作為強化黨建引領第一驅動力,兩級黨委及時跟進、深入學習黨中央、省委和集團黨委重要會議精神,開展集中學習研討,以“第一議題”跟進學,理論中心組集中學,“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線上”云資源、“十分鐘黨報”等及時學。堅持把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融入學習實踐第一線,以“7+N”“1+4”課堂增強黨員思想動力、行動能力、爭先活力,邀請特諾恩公司國外專家,開展了80課時149人參加的工藝技術和自動控制培訓,邀請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專家對各領域55名專業技術、管理人員開展了工藝安全培訓;同時積極翻譯各類技術資料60余份,設計圖紙200余份,累計培訓考試1990余人次,有效提升“氫技術”駕馭能力。在《河北共產黨員網》《中國冶金報》等省級及行業級重點媒體刊載主題教育稿件53篇,《河北日報》頭版刊登了張宣科技氫冶金引領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新聞,展現了公司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河鋼實踐中走在前、建新功的先鋒形象。
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深度融合,確保同步推進
始終堅持“兩個一以貫之”,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堅持黨組織設置與企業組織架構相融合,實施“組織架構優化再造”工程,針對公司產線獨立市場單元變革,從組織設置、班子建設、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優化和規范,結合轉型黨組織業務工作實際,新建、撤銷、合并、劃轉黨組織24個,劃分黨建結對共建單元,以大帶小、以老帶新,建立轉型黨建共建單元18個,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過硬。完善黨建績效考核體系,強化“黨建價值創造”項目的考核權重,結合企業轉型實際創新黨委書記月度工作機制,制定《關于進一步強化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的通知》(宣鋼黨發〔2023〕22號),壓實黨委書記“第一責任人”職責,先進黨委季度典型發言分享,動真碰硬解決制約轉型發展的“硬骨頭”問題230余個,形成一系列促轉型、見實效的攻堅舉措310余項,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針對公司生產組織由長流程向齊頭并進的多工序、多流程、面對市場的全新平臺轉變實際,以市場化為導向,搭建支撐高端材料制造、氫能產業、資源產業等事業部單元高效運行的黨員創新創效平臺,創新實施“黨建+價值創造”模式,設立黨員先鋒崗136個,先鋒管理項目265項,進一步激發創效活力。
干部人才隊伍建設與轉型需要深度融合,實現同步選育
從傳統鋼鐵企業向綠色低碳高科技企業轉型,在主題教育調研中,一批新項目、新技術、新產線、新工藝陸續投產,企業從項目建設轉向高效生產創效新階段,對干部隊伍人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在低碳轉型深刻變革的關鍵期,把干部人才忠誠干凈擔當擺在突出位置,緊緊圍繞轉型升級、改革發展中心任務,制定實施《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基石”計劃》完善健全管理、技術、專業三大序列干部管理體系,暢通干部人才職位晉升和職業發展通道,著重加強“氫”人才隊伍建設,加快低碳冶煉技術的研發應用,130余名優秀人才得到晉升,其中年輕干部占比達到75%以上。針對轉型發展新任務,強化專業人才保障,對公司中層40余名干部進行職務調整,4名干部充實到技術研發崗位,6名干部通過掛職、兼職方式形成技術營銷合力。針對產線智能化水平提升,單獨設置“智能化”人才專項通道,全面加強智能化人才的選樹培育。
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實現同頻共振
根據調研情況,從組織嵌入到位、機制協同到位、責任落實到位、載體措施到位等方面完善保障機制,實現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經進一步相融共促。實施黨員登高計劃,搭建“先鋒亮績”平臺。圍繞“一切以效益為中心”要求和生產經營重點任務設計“主題”,奔著問題去、奔著解決問題去,精下心來“挖根源”、沉下身子“深挖潛”,錨定氫冶金示范工程DRI產品連續生產、技術創新、成本控制等核心目標,對公司綠色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中的問題進行大梳理、大排查,全公司開展課題131項,收集問題478項,制定舉措617條。同時注重發揮“關鍵少數”示范帶頭作用,在全公司520余名科長以上干部中開展“雙帶三單”專項攻關行動和“雙承諾雙爭當 崗位有為做模范”主題實踐活動,形成示范帶動、推動發展的生動局面,7月7日,氫冶金氫基DRI單日最高產量達1617噸,金屬化率完成94%,達到95%以上,電爐最高配加比例達30%,銷往唐鋼、邯鋼、石鋼5484噸?;顒娱_展以來,累計推動解決各類實際問題230余項,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開發高溫合金、耐蝕合金等高端新材料40多種,供貨航空、海工、石化等關鍵領域,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為民服務與文化引導深度融合,深化同步保障
堅持保障職工利益,深入開展職工群眾思想關懷、工作關懷、生活關懷和心理關懷“四個關懷”行動,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一貫到底、全面覆蓋。行動中,深化“黨員進網格,承包責任田”機制,27個基層黨委建立完善750個《關心關愛職工動態檔案》,發揮信訪作用,正向引導化解矛盾,初訪辦結率100%,激發基層網格員作用,對綜治網格化典型事例30余項進行表彰。設計研發“離退休之家”微信小程序,方便3000余名離退休職工各項業務申報辦理?!白o士到家”“勞模就診卡”“金秋助學”“社企共建”等一批關懷服務項目扎實落地,幫助職工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高標準建設職工文化體育中心,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搭建心理健康服務一站式綜合平臺,凝聚發展“正能量”。在幫扶黑臺子灣、李大人莊村,通過繪制墻畫300多平米建設美麗鄉村,積極擔當國企責任。
通過黨建深度融入轉型生產新階段賦能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黨建思想引領力、生產保障力、價值創造力持續提升,黨組織黨員戰斗力持續增強,作用顯著發揮。全球首例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實現安全順利連續生產綠色DRI產品,成為中國鋼鐵史乃至世界鋼鐵史上由傳統“碳冶金”向新型“氫冶金”轉變的重要里程碑,引領鋼鐵行業邁入“以氫代煤”冶煉“綠鋼”的時代。成功開發生產了航空航天用高溫合金30余個新品種,優質模具鋼實現穩定批量生產,鎳基系列合金服務于海工、核電、石化等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優勢轉化為綠色轉型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劉向紅)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