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國冶金科工集團(以下簡稱中冶集團)共同組織的“走進新國企·高質量中冶”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中冶集團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成功舉辦。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等近40家媒體出席本次活動。?
作為2023年首場“走進新國企”企業開放日宣傳活動,本次活動緊緊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走進中冶集團,展示企業憑借在鋼鐵冶金領域積累的專業技術優勢和業務資質優勢實現轉型的成功實踐,進一步樹立央企好形象、傳播央企好聲音。?
樹立智能生產“新標桿”?
河北雄安新區容西1號混凝土攪拌站
?
在中國二十二冶雄安1號站項目現場,全智能無人值守、全標號自動配比、全過程綠色零排、毫秒級高精度生產節拍控制的現代化生產方式,打破了對混凝土攪拌站的傳統認知,樹立了行業“新標桿”。?
“在這里,你能像訂外賣、查快遞一樣隨時查看混凝土全類型產品的“訂單信息’,感受“一鍵式下單’帶來的快捷便利。”中國二十二冶雄安公司科企(數字)中心主任、1號站數字工程師安華杰介紹到,1號混凝土攪拌站智慧運維系統開發“掌上訂單”業務,客戶能夠通過手機APP“一鍵下單”,在智慧指揮中心后臺接單后,可以根據訂單產線自動分配車輛灌裝,實時掌握車輛位置、行車軌跡及車況狀態,包括司機狀態及周邊路況,大大提升了產品交付效率。?
據介紹,在項目設計階段,中國二十二冶河北雄安容西1號混凝土攪拌站通過“5G+VR”,將物理藍圖上的每一處坐標分毫不差地精準構建,讓建筑在云端預先呈現,保證了施工階段方案零修改,一次成型。項目還采用“1個平臺(智慧建造平臺)+2個系統(設計施工一體化管理系統、智慧運維管理系統)+N項技術(多項數字應用技術)”總體規劃,采用各種新技術,賦予感知、傳遞、記憶、判斷、決策的智慧能力,推動雄安1號站產能大幅增長,刷新全國紀錄,獲得“全國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全國綠色施工”最高等級評價,為“未來之城”雄安注入科技力量。
構建未來之城地下“大動脈”?
在建設中的容東地下綜合管廊
?
人們都說,雄安實際上是建了三座城。地下一座城,地上一座城,云上一座城。先地下、后地上,是雄安新區建設的一個創舉。在中國二十冶容東片區和雄安站樞紐片區綜合管廊工程現場,我們見到了雄安新區的“地下生命線”是如何托舉起這座智慧新城的。?
容東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是雄安新區市政基礎設施第一標,雄安高鐵站地下綜合管廊項目作為樞紐片區內最后一批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成后將全面貫通片區內全部市政道路及地下綜合管廊。項目經理黃驥在介紹中提到,項目采用傾斜攝影技術、幾何BIM建模技術,創造性投入移動式塔吊調運技術,實現以中冶速度高效建設高質量地下綜合管廊,對雄安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具有引領示范作用,成為雄安建設綠色智慧新城的重要載體。?
一個網絡化、空間彈性化、運行智能化的綜合管廊工程體系正在平穩運行,成為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
助力打造宜居“新家園”?
雄東片區安置房
?
上海寶冶承建的雄東片區A單元一標段安置房項目和雄東片區B單元安置房項目二標段,是雄東片區首批啟動的安置房項目,也是新區建設工程中最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
“為了讓居民們盡快住進新房,我們采用先進技術,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工程質量。”上海寶冶雄東片區A單元一標段施工工程經理孫帥介紹,建造中,地下車庫采用跳倉法施工,化解了滲漏隱患;房屋外架采用花籃式腳手架施工法,與傳統工藝相比,懸挑層施工周期提前1.5天;坡屋面采用波形瀝青防水板,既能防水,還比傳統坡屋面縮短50%左右的工期。?
中冶集團發揮央企優勢與央企擔當,打造精品工程,正是助力雄安千年大計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