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6日,大金第十四屆(中國區)技能比武大會在上海順利舉辦,大賽以“專鑄·共創”為主題,旨在以賽促學提升大金精益制造的技能水平,為百年品牌的技藝傳承不斷賦能,進一步構筑大金全球110家生產基地達到“全球同質同享”的品質目標;同時希望通過在制造端技能上的打磨,發揚工匠精神,培養更多的中國工匠。
本屆大賽為期4天,超200名人員參與其中。面向6大戰略技能:設置釬焊、電焊、金屬涂裝、設備保全、普通車床、手工錫焊,進行中國區域多家工廠的技藝比拼。本屆中國地區各項目冠軍房興豪、馮鑌等,將會作為大金集團中國區域代表,走向世界舞臺,在10月份與北美、歐洲、亞太等世界級參賽者共同角逐“大金全球技能比武大賽”的冠軍。
大金空調(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乾浩史
大金作為擁有100年歷史的制造業企業,始終將制造精神作為企業發展的基石,對制造品質的卓越追求則是支撐大金百年來源源不竭發展的背后動力。“品質,是大金空調持續發展的生命線。為了保證卓越品質,大金人必須確保核心戰略的技能傳承和發展。” 大金空調(上海)有限公司乾浩史總經理表示,“競技比賽是大金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選手們通過比賽相互切磋、共同成長。競技比賽也是對大金技能者育成的一次檢驗,幫助我們找到今后技能培養的改善方向,從而不斷提升大金技能水平,確保大金卓越品質。”
發揚制造精神,追求品質精益求精
制造精神,是對每一件事物的制作里飽含制造者的“魂”亦或是“精神。”充滿熱情,對細節的卓越追求,才能真正推動產品品質的提升,做出有口皆碑的好產品,這是大金人認為的制造精神以及匠心品質,也是大金制造的的初心。
隨著時代發展,可能很多人覺得自動化的推廣將降低員工對技能的要求,甚至將會替代人實現無人化作業。可在大金看來,“人”才是制造端最為寶貴的財富。機器是靠人編程設置才能運作,機器的技能是有上限的,而人的智慧是沒有上限的。技能職種的不同,對技術水平的要求也不一。機械設備也是依靠人工提高精準度和產品品質。面對當前智能化的制造環境,如果不通過技能傳承的延續,精煉員工技能,那未來提高設備水平的人才也將丟失。
大金在制造上追求的是“自動化”,是有人參與的動,而非只追求機器替代人的自動化。“人”與“智能設備”相結合,通過技藝傳承才能不斷創造出優質產品,保障品質。而每年比武大賽上的戰略技能的設置,不僅是因為技能者的效率高,更重要的是,其對于品質也更有保障。
以出現在大金戰略技能里最早的項目“釬焊”為例,釬焊時加焊材的時機極難把握,不僅需要靠觀察火苗顏色,更需要經驗,如果焊材加早了或晚了,零件極有可能面臨報廢。即使有自動化可以替代,但仍需要經驗豐富的技能者做輔助編程,在品質上精益求精。
傳承百年匠心 打造全球同質同享
在大金的技能傳承體制中,技能傳承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體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最高級別指導者”(源于德語 Meister),又稱“匠人”,主要是授予那些在大金戰略技種中技藝極其精湛的能人。其獲頒的特制徽章就飽含著大金對“匠人”的注解——持續實行、向后任者傳承、刻苦專研、攀登頂點、持續的熱情。因此,Meister 不僅是榮譽的一種象征,代表著對大金對制造業技能者努力的認證和肯定,對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
技術是通過教科書可以掌握的,而技能是需要經驗和習慣常年累月的積累。在大金的技能傳承體系中,對于技能者、指導者都有完善的培養體系。在新員工入職后,其中70-80%是需要通過書面的內容學習,余下的都要靠“傳幫帶”、“老帶新”。通過一對一的教導傳遞,憑著這樣一套系統,再加上老員工的經驗方法,通過實踐不斷改進,因此才能達到品質的穩定和可控。
整體來說,大金對人才的培養和技能傳承更像一種良性循環,通過對技能者的培養,制造出好的產品持續贏得市場認可,再為市場培育更多的技能者,發揚制造精神,傳承匠心。
“造物亦育人,育人亦育己”是大金一直以來為己任的理念。企業發展離不開對質量的高追求和對匠心的執著。2024年恰逢大金百年之際,在追求下一個百年的卓越上,大金仍將“制造精神”“匠心魅力”作為事業的基礎,保持初心,打造大金空調世界同一品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