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資金連續8個交易日累計凈流入211.69億元,盡顯外資對中國股市看好的態度
2月13日,明晟指數(MSCI)公司公布2月份主要指數系列季度調整的新增、剔除名單。從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A股成分股來看,新增4只個股,剔除48只個股。
中金公司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師劉剛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作為常規的指數審議,此次調整的影響更多局限在所涉及個股,程度相對有限。
MSCI指數調整與信心無關
據了解,本次MSCI對全球標準指數、全球小盤指數、全球微小盤指數等主要指數系列進行調整,將于2月29日收盤后生效。其中,MSCI新興市場指數A股相關標的調整為:新納入美的集團、招商公路、華大智造、三星醫療等4只個股,調入標的總市值約5500億元,調出思瑞浦、鴻路鋼構、普洛藥業、易華錄等48只個股,調出標的總市值約8100億元。
實際上,此次MSCI指數調整為季度例行標的調整,是其根據中盤股總市值、流通市值等納入標準所進行的技術性調整。根據相關指數編制規則,48家公司因市值下降,低于新興市場指數的市值標準而被調出,不涉及A股20%納入因子的變動,不涉及指數公司的主觀判斷,與信心無關。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個別外媒為吸引眼球,夸大其詞,大肆報道MSCI指數剔除數十家中企反映出對中國股市信心下降,這種言論是極端不負責任的。
海通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吳信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于調出的48只個股的市值均處于100億元至240億元區間,因此低于相關市值、流通市值標準而被調出。
中金公司統計顯示,此次調整后,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數量從765只降至704只,其中,A股519只,權重17.2%;港股168只,權重73.5%;中概股14只,權重9.0%;B股3只,權重0.3%。
劉剛表示,本次被剔除的48家A股公司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合計權重僅為0.097%,根據追蹤指數的被動資金規模,以當前MSCI含A股資金量大概3450億元為準,可以測算出潛在的被動資金流出規模約為3.3億元,相比A股市場的成交額非常有限,約為2023年A股日均成交額的0.04%左右。此次納入指數的4家A股公司權重占MSCI新興市場合計約為0.037%,所涉及的潛在被動資金流入約為1.3億元。
A股或迎底部反彈行情
據悉,MSCI每季度評審并對指數進行一次調整(2月份、5月份、8月份、11月份),2017年MSCI宣布A股按照可投資市值5%的因子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2019年將A股納入因子由5%上升至20%。
“從歷史規律看,常規的指數調整對市場整體影響可控。”劉剛分析認為,通過測算2020年以來共17次MSCI指數定期調整后一天、三天與一周后中國市場(A股與港股)的表現,并沒有確定性的漲跌規律,也說明指數調整的直接影響更多體現在所涉及的個股層面。
此外,劉剛表示,此次MSCI中國指數調整除了成分股的納入與剔除外,同樣涉及指數內現有公司權重的變化。本次指數中部分龍頭公司權重有不同程度提升,比如提升幅度較大的阿里巴巴、騰訊控股、拼多多、聯想等,預計這幾只個股潛在被動資金流入約為21.6億元,這些權重股的資金流入對指數與市場影響可能更大。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隨著利好政策持續出臺,A股市場穩定得以有力維護,投資者信心得到充分提振,滬深股通北上資金連續8個交易日累計凈流入211.69億元,盡顯外資對中國股市看好的態度。
業內人士紛紛認為,A股市場或迎來底部反彈行情。中信證券指數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晟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A股估值正處于歷史低位,中證全指的近十年PE歷史分位數約為14%,配置時機較好。(記者 孟珂)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