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CCTV2《經濟信息聯播》欄目“加油!科創人”系列報道,深度聚焦我國科技與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最新進展,旨在全面展現我國在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優化激勵機制以及構建面向全球的創新體系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就。
6月30日央視財經“加油!科創人”將目光聚焦上海國際技術交易市場(科尋科匯),播出“科創經紀人:一手牽需求一手牽研發 做一名夢想實現家”、“你有需求我有回應 供需對接平臺架起科創成果轉化橋梁”,報道了上海國際技術交易市場(科尋科匯)作為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領域的先行者,以其獨特的創新機制與卓越的產業運營模式,將產業、資本、技術、服務等科創要素緊密串聯,形成高效的聯動機制。通過構建InnoMatch全球技術供需對接平臺,成功打造“雙向快車道”提升供需對接效率。該平臺致力于構建一個技術、人才、服務、資本融合匹配的創新生態圈,從而成為推動全國科創成果落地的有力加速器。
傅軍,作為科尋科匯醫學轉化部負責人及上海國際醫學技術轉化創新中心的執行副主任,通過“春昇杯”發掘了長征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徐濤醫生的成果“便攜式經顱超聲儀”。傅軍主任對該項目高度關注,并積極為其對接了多方市場資源,助力其推廣與應用。這款儀器在醫生進行顱內穿刺手術時,能夠精確顯示囊腫的位置和大小,極大地提升了手術的準確性和安全性。目前徐濤醫生已將該設備引入柬埔寨,并在那里成功協助醫療團隊為一位女性患者實施了顱內血腫微創引流手術,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展現了中國醫療技術的先進性和國際影響力。
“要想開發出一款高科技的醫療設備也同樣艱難,短則六七年,長則幾十年。即便是一名從業幾十年的專業技術經理人,能真正落地的產品,其實也并不多。但做科創就像跑長跑,跑過的每一公里,都是值得慶祝的。”傅軍表示。
如何通過線上平臺+線下運營的方式,聯動醫院、科研院所、大型醫療器械企業、制藥企業、專業投資機構等,共同開展成果概念驗證、小試中試、臨床驗證以及投融資等全方位服務,聚焦醫學成果轉化的關鍵環節,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每一公里”,更好地解決每一項醫學科研成果從研發到最終流入市場都會面臨的“醫工交叉”問題和漫長且復雜的流程,也是上海國際醫學技術轉化創新中心及InnoMatch全球技術供需對接平臺在深耕醫學領域中解決問題的重要一環。
科尋科匯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陳超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同樣表示“技術經理人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發現企業的一些技術痛點,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技術需求的拆解,為他們進行業務的撮合、業務的對接。這也是InnoMatch全球技術供需對接平臺在長期對接過程中,對技術成果轉化中提出的創新思路和方法。”
上海圍繞科創生態建設形成了“一賽一展一平臺”模式,即通過中國創新挑戰賽,從企業創新技術需求出發,來發掘好的科創項目,再通過浦江創新論壇-全球技術轉移大會和Innomatch全球技術供需對接平臺,對接各方資源,加速成果轉化。時至今日,Innomatch全球技術供需對接平臺已經吸引了近2萬名技術經理人入駐,覆蓋36個國家及地區,累計征集全球范圍內2351家創新企業的4576項需求,及3787項成果,意向對接53.9億元。
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產業發展處處長陳鐘宇表示,為有技術需求和技術轉讓資源的市場主體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鏈接平臺,在技術成果的交易,包括信息對接,包括最后的撮合成功,應該說背后是一張巨大的技術交易的網絡。
央視報道中特別關注了InnoMatch近期推出的InnoX計劃。該計劃以新材料、數字技術、醫療器械、綠色低碳四大領域為核心,著重關注種子期及初創期項目。通過舉辦一系列市場化活動,讓項目方直接面對市場,深入了解市場需求,實現深度對接,進而促進合作達成。該計劃將串聯產業端、投資端、企業端、服務端等關鍵科創要素。申報項目一旦通過專業評審,即可確保獲得150萬的扶持資金。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