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系列監管條例的出臺導致年內新增登記私募基金數量和新增備案私募產品數量同比下滑,但也標志著量化私募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合規經營、穩健增長的階段。據私募排排網數據,2024年2月共備案私募證券產品443只,分策略來看,股票策略仍是年內最受青睞的私募基金投資策略,年內新增備案產品數量達283只,在備案產品總量中占比63.88%。
細分來看,2月合計備案量化私募證券產品169只,其中包括全市場量化選股產品37只,指數增強產品48只,在股票量化產品中占比約六成。
不難看出,全市場量化選股產品和指數增強產品在股票量化產品中廣受歡迎,但私募產品的選擇還需匹配投資者自身特點和風險偏好。明汯投資裘慧明曾分享說,一般來講,“全市場選股”與“指數增強”均不做倉位管理,長期維持近滿倉運作,同屬于股票“量化多頭”產品線大類——即采用量化投資的方式對投資組合進行主動管理,以獲得市場收益(Beta)的同時獲取超越市場的超額收益(Alpha)。
他特別指出,兩者并非是二選一,其實有著不同的配置價值。投資者不妨將自己的風險偏好和傾向納入主要考量。分情況來看,假設在某一階段非??春媚骋粚捇笖?#xff0c;或者特別在意超額的波動率,投資者可以考慮選擇指增產品。因為當市場中某個寬基指數階段性強勢的時候,全市場選股產品一般會弱于該類對標指數產品的收益。對絕大部分投資者來說,如果目標傾向取得更好的長期收益表現,則可以考慮配置全市場選股產品。
裘慧明博士畢業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2001年開始從事量化投資,歷任全球知名投資機構千禧基金經理、 HAP Capital資深基金經理,還曾供職于全球知名投資銀行瑞士信貸投資銀行、德意志銀行的自營量化交易部門擔任基金經理。2013年,裘慧明博士回國,次年創立了上海明汯投資。目前明汯投資已擁有相對完整的產品體系,是國內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量化機構之一。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