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晶通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通建筑”)與企知道科創空間達成戰略合作。
作為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的領軍企業,晶通建筑憑借在低層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領域的卓越表現,獲得137件授權專利,還先后被評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河北省綠色工廠等。
晶通建筑公司
深耕技術與合作,打造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領先企業
晶通建筑成立于2013年,始終專注于基于雙向模數化的關鍵預制構件及低層鋼結構裝配式房屋的研發、設計、生產、安裝及售后服務,業務范圍覆蓋商業、民用建筑、工業建筑、公共建筑等多個領域,主導產品—基于雙向模數化的關鍵預制構件具備節能、環保、抗震、低碳等優點,真正實現了降本增效,在行業內樹立了新的標桿。
晶通建筑一直注重產品創新性和藝術性,工廠化生產帶來的高度可控性,為設計師提供了更大的創意空間,推動了建筑藝術的發展。晶通建筑2015年國內首創出第一代預制混凝土獨立基礎,引領該行業開啟了預制獨立基礎的創新之路;2018年又相繼研發了基礎反打模具、偏心基礎和預制基礎連梁,真正做到了集成預制、快速裝配。晶通建筑主導并編寫了團體標準預制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還針對該產品分別對唐山華纖裝配式住宅、山東濰坊萬德順等10多家企業進行技術授權,產品銷售范圍遍布山東、河北、新疆、河南等全國多個地區。據市場調研,近兩年預制獨立基礎在裝配式輕鋼結構農房的應用規模大致在5個億左右,晶通建筑該產品在細分領域上能占到絕對優勢。由于晶通建筑生產的預制獨立基礎真正做到了集成預制、快速裝配,其還能應用于沙漠、光伏發電箱變平臺,河道治理水泵房,風電預制混凝土塔筒等各種特殊領域,該產品的市場占有份額還會持續擴大。
自成立以來,晶通建筑便組建了一支專業的技術研發團隊,隊伍由30余名精英組成,分別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研究方面均有所建樹。其中,超過50%的成員還擁有工程師或高級工程師職稱,成為公司不斷攀登科技高峰的核心力量。同時,公司還配備了先進的科研和試驗設備,打造了2個室內實驗室和1個戶外實驗場地,可為研發團隊提供全面的試驗和測試條件,也能夠對所研發新產品的試驗運行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從而確保產品的高可靠性。
不僅如此,晶通建筑的科技研發團隊,還與北京工業大學曹萬林教授團隊、山東大學侯和濤教授團隊等國內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不僅獲得豐富的學術資源和創新靈感,還不斷將最新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產品,推動了公司在低層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領域的持續領先。
得益于在技術研發上的大力支持,晶通建筑自主研發的鋼結構的自重較輕,減輕了對地基的壓力,使建筑具有極高的結構穩定性和抗震性能。而且鋼結構部件標準化、模塊化、精度要求、材料利用率等方面的程度也比較高,不僅可根據不同的設計要求進行靈活組合,滿足多種建筑功能的需求,在拆除后還可以回收利用,符合綠色建筑的理念。
此外,企知道資料顯示,晶通建筑在業界屢獲殊榮,已榮獲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邯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邯鄲市低層裝配式建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項資質和榮譽,并獲得授權專利共計137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新型專利證書128項、外觀專利4項。
項目案例
歷經十余年的沉淀,晶通建筑在2023年的營收突破9000萬元,業務領域已逐漸覆蓋至多個領域,合作伙伴包括比亞迪、阿里巴巴、中鐵、中建、中煤等大型國企央企和世界500強企業,基于模數化技術的關鍵預制構件在裝配式輕鋼結構農房的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11%。
攜手科創,大數據科技助力發展再上新臺階
隨著數字化的深入推進,傳統建筑企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基于此趨勢,晶通建筑選擇與企知道科創空間的合作,將通過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的雙重提升,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科技創新的核心驅動力和資源整合的重要平臺,企知道科創空間具備“大數據+AI大模型”的能力,可利用其在大數據信息檢索和產學研資源對接方面的核心優勢,為晶通建筑提供全方位的技術研發支持,助力其在研發創新上提質增速,逐步成長為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領域的標桿企業。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