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資源整合,將出臺支持國企辦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方案
中央企業所辦1154個醫療機構改革基本完成,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加快完成醫院改革掃尾任務,指導中央企業開展“回頭看”專項檢查評估。同時,加快推進資源整合,發揮重點企業全產業鏈優勢,創新商業模式,加強管理,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此外,加快出臺支持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進一步促進國有企業醫療健康集團可持續發展。
這是在12月23日召開的中央企業辦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媒體通氣會上,國務院國資委改革局副局長唐祖君透露的信息。
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央企業所辦1154個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完成率達到99.6%。其中,228個醫療機構移交地方納入當地公共醫療衛生體系,促進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359個醫療機構通過中央企業內部整合等方式,實現專業化運營和集中管理;202個醫療機構通過重組改制、托管、交由地方專業化平臺等方式推進改革;360個運營困難、缺乏競爭優勢的企業辦醫療機構,有序實施關閉撤銷,妥善安置了醫院職工。
唐祖君表示,通過本輪改革,國資央企系統培育出了一批大型醫療健康產業集團,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整體規模實力進一步壯大,職工群眾和特殊領域的醫療保障進一步改善。
遼寧健康產業集團(下稱“遼健集團”)的扭虧是典型例證。此前,該集團所屬31家醫療機構中虧損22家,合計虧損額約1.6億元。華潤集團華潤健康承接改革三年后,虧損醫院減少至6家,虧損醫院總計虧損額不到1200萬元,基本實現扭虧,計劃2022年所有醫院扭虧為盈。
在華潤集團華潤健康黨委委員、副董事長于海看來,遼健集團整體經營效益的大幅增長,得益于提高醫療技術能力、推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推進專業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激發了職工干事創業動力,提升了醫療服務品質。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通用技術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謝彪的認可。他表示,該集團將醫療健康作為重點發展的主業,在堅持基本醫療公益屬性的基礎上,推進企業化運營和管理,全面推動降本增效。同時,加大資源支持力度,推動集約化經營。此外,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推動授權放權。
據了解,2018年以來,通用技術集團與17家央企/地方國企達成合作,共承接醫療機構約170家,成為國內擁有床位數量最多、網絡覆蓋最全、全產業鏈特征明顯的央企醫療集團。
國藥集團則利用產業鏈資源進行產業模式創新,制定“大健康”“大醫療”戰略,打造研發、制造、物流分銷、零售連鎖、醫療健康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平臺。國藥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石晟怡表示,截至2021年11月底,與政府合作的醫療機構5家,接收的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136家。
“通過本次重組整合,以上3家中央企業辦醫療機構規模實力明顯增強,為建設世界一流醫療健康集團打下了堅實基礎。”唐祖君稱。(記者 王璐 北京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