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記者在全國人大代表駐地采訪時了解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江汽集團質量改進工程師程韜的多項建議聚焦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銷量規模不斷取得突破。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近950萬輛,滲透率已超過30%。其中新能源乘用車904.8萬輛,滲透率34.7%。
程韜表示:“我國汽車產業在加快向智能新能源汽車方向轉型方面已經取得一定先發優勢,但我們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根據中汽協公布數據,2023年中國有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整車企業67家,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0萬輛以上的企業有17家,但2023年僅個別企業新能源業務實現盈利,其余基本均為虧損。
為此,程韜建議,鼓勵并支持汽車企業通過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技術創新,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努力通過顛覆性的技術創新,為用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并實現差異化競爭,同時實現降本增效,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堅持產業+資本雙輪驅動,引導各類資本資源向產業鏈上下游優質產業企業傾斜,持續優化企業融資環境,充實企業發展資本,加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保障。
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以乘用車為主導,產業政策、社會資源等都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而在“雙碳”戰略背景下,商用車行業的碳排放壓力相較乘用車更大,2023年交通碳排放中商用車占比約55%,因此商用車的新能源化轉型更為迫切。2023年行業新能源商用車銷售44.7萬輛,同比增長32.3%,增速相對較低,滲透率僅為11.1%,也遠低于新能源乘用車。
為加快新能源商用車推廣應用,助力實現交通領域節能減碳,程韜建議,在政策端給予新能源商用車一定支持,進一步引導和鼓勵推廣應用新能源商用車,鼓勵各地方政府開展的促消費政策將新能源商用車納入補貼范圍,如購置補貼、以舊換新補貼等,降低購車成本,同時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給予一定的運營補貼,進一步降低用車成本。
汽車工業下半場的智能化競爭已然臨近,但目前我國汽車產業智能化轉型所必備的關鍵零部件和技術仍存在卡點,車載高端人工智能芯片及其關鍵設計工具和制造設備仍然緊缺,國內芯片自主研發之路依然任重道遠。操作系統處于起步階段,內核系統和中間件相關技術尚未成熟。
因此,程韜建議,要促進智能新能源產業集群化發展,充分發揮產業集群效應,深化產學研合作,鼓勵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科研機構及高校院所之間的協同合作,強化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同時,推動構建高效協同的產業融合創新生態,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創新發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