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三年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全球經濟低迷等因素影響,一些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在眾多因素中,特別是個別地方政府部門和大型國企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嚴重拖累了這些相關企業的資金周轉、經濟效益,使企業的發展舉步維艱,甚至有不少企業難以存續。
依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分析,2023年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3.6天,同比增加6.3天。其中私營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長達64.1天。中國資本策劃研究院結合相關權威資料推算,我國應收賬款占我國流動資金的比例高達50%以上。
全國人大代表、大唐西市集團董事局主席呂建中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長期被拖欠應收賬款,給相關民營企業的資金周轉和正常運行等帶來了嚴重的阻礙,加大了企業的經營成本,更令企業發展雪上加霜。除了政府欠企業現金賬款外,還有一些地方存在政府拖欠企業土地、房產等不動產的賬,如已交土地款但沒供地的,或因政府規劃調整等原因導致已取得的土地長期不能開發的,也給企業的正常經營、健康發展造成較大困擾。”
呂建中希望各地方政府多措并舉,盡快解決這一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將中央“要下決心從根本上解決企業賬款拖欠問題”的指示精神落到實處,從而提振民營企業信心,使相關民營企業實現健康、良性發展,同時增強政府信譽,改善地方營商環境。
針對企業尤其是民企反映強烈的賬款拖欠問題,各省市政府也都相繼出臺了清理拖欠企業賬款的舉措。據《南方都市報》不完全統計,目前包括山東、陜西、山西、遼寧、內蒙古等省份已公布最新的清欠進展,規模達幾十億元。2024年1月26日召開的陜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陜西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實施“三整治四提升”專項行動,加大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力度。
原國土資源部發布的《閑置土地處置辦法》中明確:“對已繳清土地價款、落實項目資金,且因規劃依法修改造成閑置的,可以為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置換其它價值相當、用途相同的國有建設用地進行開發建設。”
因此,解決好企業賬款拖欠問題,事關企業生產經營和投資預期,事關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中央和各省都對此高度重視,各地應貫徹落實中央指示精神,科學謀劃、綜合施策,從根本上加以解決。呂建中告訴記者,他為此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財政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組織對重點行業的基層企業開展全面調研摸排,依照《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方案》等文件精神,全面審查政府部門與民營企業簽訂的合同,排查拖欠賬款的類別、數量,摸清政府與各類企業的債務、債權存量,在此基礎上協調相關政府部門、國企和金融機構多渠道籌措資金,做到應付盡付、應付快付。
二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財政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協調地方政府、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完善相關制度安排和操作指引,對于一些籌措資金確實有困難的地方政府,通過政府信用擔保方式給予企業貸款支持,其利息由欠款單位承擔,從而確保企業渡過難關,保持正常運營。
三是除了現金賬款外,還應認真梳理政府部門拖欠企業的土地、房產等不動產欠賬。如因政府政策原因導致土地閑置的,應通過同時點評估等價置換方式盡快予以解決;如果政府退還企業現金,應按照不動產的當下評估價值執行。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