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負重托,熱情飽滿。長期從事食品生物技術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江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衛踐行代表職責,積極學習宣傳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帶頭開展調查研究,提出了多個建議并推動落實落地。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陳衛立足本職和領域專長,認真履職,提交了涉及營養健康、醫療衛生、科技前沿等方面6份建議,積極站在產業前沿鼓與呼,為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
建議一:《關于促進我國食品營養與醫學交叉研究,構建“主動健康”研究新陣地的建議》
食品產業作為支撐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保障,在當前我國人口結構、消費需求和健康理念轉變的大背景下,擔負著新的使命。在當前老齡化和慢性疾病健康負擔的突出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以現代醫學為理論基礎,借助多學科的交叉優勢,突破健康食品創制的重要技術瓶頸。
陳衛建議,強化食品營養與醫學研究的交叉融合,打造食醫協同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強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基礎理論研究與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開發;樹立“大食物觀”,積極拓展益生食品資源挖掘及轉化應用。構建基于食醫融合的“主動健康”研究新陣地,助力實現全民健康。
建議二:《關于提升食品用菌種科學管理水平,服務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食品用菌種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戰略性生物資源之一,食品用菌種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推動食品科學與生命科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外相比,我國食品用菌種的管理及產業化應用有待加強。
陳衛建議,科學界定傳統發酵食品生產加工用菌種,建立我國傳統發酵食品生產加工用菌種名單并實施動態化管理;統籌頂層設計,建立與食品用菌種相配套的菌種實體保藏庫及基因數據庫;加強新技術研究儲備,提升新技術在食品用菌種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實踐。
建議三:《關于加快我國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支持研究,推進國家生命早期營養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的建議》
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孕期營養與妊娠期疾病、優生優育有重要的聯系。高質量發展孕嬰童食品,是踔厲推進“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重大舉措。
陳衛建議,建立以生命早期營養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助推孕嬰童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夯實生命早期營養與食品科學發展的科學基礎,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瓶頸;完善嬰童食品法規標準建設,加強生命早期食品專業人才培養,助力實現全民健康。
建議四:《關于加快推進高水平應急醫學人才培養的建議》
頻發的安全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給突發事件中的緊急醫學救援帶來挑戰。
陳衛建議,加快推進應急醫學高水平人才培養,支持具備應急醫學教學、研究、應用等較好基礎的“雙一流”大學承擔全國應急醫學高端人才培養責任,促進國家應急醫學體系優化,進一步提升應急管理能力,貢獻服務國家戰略的區域力量。
建議五:《關于支持無錫建設航空航天(“兩機”)基礎部件產業基地的建議》
無錫航空航天產業蓬勃發展,在航空發動機基礎部件、關鍵材料、配套加工等方面形成了顯著比較優勢,前景廣闊、空間巨大。
陳衛建議,建強國家級航空發動機基礎部件產業創新研究院;在無錫布局建設“兩機”產業生態圈;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航空航天產業發展;支持在無錫舉辦全國性的“兩機”產業座談會、產業高峰論壇等活動。
建議六:《關于建設“深海裝備技術科學”領域國家實驗室的建議》
深海是世界各國維護海洋權益、拓展海洋空間的主競賽場,是攸關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的“新疆域”、是大國博弈激烈交鋒的“新空間”,更是未雨綢繆打贏未來海上戰爭的“制高點”。
陳衛建議,將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聯合海洋、船舶優勢學科高校組建的“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列入國家實驗室核心體系;建議國家以“深海裝備技術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為抓手,建設海洋裝備領域科研人才隊伍;建議以深海領域重大戰略任務為牽引,推動國家實驗室的建設與中國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緊密結合。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