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將達1158萬人。這些高校生一畢業,將產生上千萬的就業崗位需求,整個社會需要創造出與這一需求匹配的千萬級就業新崗位。
近些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一直是政府工作重點,如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有增無減,更需社會各界給予更多關注并合力解決。去年底,國家公布2023年公務員考試將招錄37100人,雖然其中有過半職位只對應屆畢業生開放,但這對于要解決千萬量級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遠遠不夠。前不久,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做好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吸納就業作用,各地教育部門要配合本地相關部門落實對中小微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的優惠政策。但是,中小企業吸納就業的能力與畢業生就業數量需求和崗位方向需求也都是有差距的。
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接受《中國企業報》采訪時表示,2022年下半年,民營企業數量已達4701.1萬戶,占全國企業總量93.3%,而且涌現了一批大規模、大體量的企業集團,民營企業整體貢獻了我國80%以上的城鎮就業。展望未來,民營企業在增加就業和吸納就業方面也勢必可以發揮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吸納千萬量級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體量,主要還是要靠廣大的民營市場主體。民營企業在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穩定器”作用。為此,在今年全國兩會參會期間,他帶來的提案中有一份是關于《充分調動民營企業積極性,助力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
朱鼎健表示,經濟需要恢復,民生需要穩定,這需要政府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靈活的稅收支持,鼓勵企業守法經營和促進產業發展升級,進而帶動經濟復蘇。在這份號召民營企業吸收高校畢業生的建議中,朱鼎健具體提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出臺統一指導意見,各地政府有關部門參照制定具體政策,對招用高校應屆畢業生的民營企業給予財政補貼鼓勵政策。2022年國家人社部等相關部門出臺政策,提出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可以享受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職業培訓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就業見習補貼等優惠補貼。目前已出臺的補貼政策主要針對中小微或者中小型企業,大型民營企業沒有列入補貼范圍。但如今,要吸納千萬人體量的畢業生,需要調動所有民營企業參與。建議由國家相關部委出臺統一的指導意見,擴大享受補貼政策的企業適用范圍,各省及市參照執行,對招用高校畢業生的企業直接進行財政補貼,企業不分體量和規模大小,均可申請。其次,延長補貼年限,對于每年都招用高校畢業生,為畢業生提供連續長期勞動合同并為其繳納社保的企業,前三年每年均可申請就業補貼。
第二,建議金融機構對持續穩定吸納高校畢業生的企業給予低息“人才貸款”優惠。人力成本目前在企業運營中占據了較重比例。為了鼓勵企業長期穩定用人,針對一直以來持續穩定吸納高校畢業生的民營企業,建議國家有關部委鼓勵指導各大銀行及金融機構創新貸款政策,為這些企業專門設置低息的“人才貸款”。建議,這類貸款不需要進行資產抵押,而是審核企業持續多年招用高校畢業生的年度紀錄和實際支出等指標直接發貸。貸款利率可低于企業其他類型的商業貸款,且還款時間可給予一定時期的延長。
第三,合理使用稅收優惠政策,對于持續三年及以上穩定吸納高校畢業生的企業給予一定比例稅收返還。稅收政策是鼓勵企業用工的有效手段之一。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有針對性地研究如何以稅收政策鼓勵企業長期支持參與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各省市可根據本地具體情況確定跟進落實具體政策。核心圍繞對于持續三年及以上穩定吸納高校畢業生并長期穩定使用大學生人力資源的企業,長短政策結合,制定給予企業應繳稅費一定比例返還的政策。
第四,鼓勵廣大企業設立“畢業生穩崗補助基金”,政府予以定額補助。最近三年,由于疫情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出現了不少大學生剛就業就失業、已拿到入職通知又被裁掉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國家和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積極創新,鼓勵企業在內部設立“畢業生穩崗補助基金”,在企業的業務調整階段,在一定時間內保留畢業生在企業內的崗位,進行待崗培訓、轉崗或者給予一定時間在社會實現再就業。各地政府可按照企業實際支出的穩崗人力成本給予補助,每位畢業生的穩崗補助限領一年。這不僅能維持企業的就業保留率,有利于走出社會、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及其家庭減少求職成本,也有助于降低社會整體失業率。
朱鼎健是第十三屆、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作為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介紹,觀瀾湖集團自2007年開始在海口投資建設運營觀瀾湖旅游度假區,已實際完成投資400億元人民幣,觀瀾湖也成為目前海南投資額最大的港資企業。而他本人,也從一名來自香港的“闖海人”,變成了一名新海南人。他說,他愿以自己扎根海南發展十多年的故事,為海南自貿港的建設吸引更多的香港企業、香港品牌、香港資金、香港人才。他表示十分期待香港與內地經貿、文化交流更加充滿活力,共同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