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高質量發展貫穿始終。
“福建省莆田市以木蘭溪綜合治理為總抓手,全面發力產業發展、城鄉建設、基層治理、民生保障、港口崛起‘五篇文章’,全方位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的步伐?!比珖鴥蓵陂g,圍繞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優勢、營商環境等熱點話題,《中國企業報》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莆田市委副書記、市長林旭陽。
《中國企業報》:在持續深化改革方面,莆田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林旭陽:我們堅持向改革要動力、活力。一是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嚴格規范審批行為,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正確高效履行職責。不斷健全監管規則,創新監管方式,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提高監管的精準性、有效性。二是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嚴格執行“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清單之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三是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鞏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示范城市建設,探索建設“信用莆田一張圖”,重點引導金融、交通運輸、醫療保障、生態環保、文化旅游、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開展信用建設示范,以信用服務社會化應用倒逼工作創新和工作落實,促進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協同共享,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
《中國企業報》: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成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重要方面之一。區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實現國家戰略與奮斗目標的重要支撐。莆田在強化區域經濟優勢方面有哪些具體打算?
林旭陽: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協同建設。主動融入福州都市圈,發揮好基礎設施網絡互聯互通的綜合效應,建設濱海產業新城,重點推進G228、萩蘆溪大橋、聯十一線等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融入福廈高鐵經濟圈,推動江涵大橋盡快動工,不斷強化區域協同發展。二是推動區域公共資源共享。搭建一體化的數字經濟互聯網平臺,共享平臺資源、共建統一市場,促進區域內信息互聯、互通、互享。立足區域內生產力、生產要素的布局,依托秀嶼港、羅嶼港及福廈、向莆高鐵帶動效應,在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提升區域整體合力和競爭力。三是加強產業發展協同合作。突出產業鏈條延伸、產業集群共建,促進產業協同配套和融合發展,推動產業跨區轉移集聚和上下游聯動。參與共建新能源汽車協作鏈群,發揮云度新能源汽車等帶動作用,引導與動力電池企業強強聯合;重點推動永榮CPL二期等一批協同區合作項目加快進度;推動信息合作,策劃一批“5G+工業互聯網”小微產業園,加快實現“雙千兆”網絡和移動物聯網深度覆蓋。四是促進區域文化旅游發展。推動莆田市旅游景區景點與其他各設區市旅游產品的串聯提升。繼續以節慶、展覽、紀念活動為重要載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動,高質量辦好世界媽祖文化論壇、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等活動,吸引省外文化旅游企業來莆參加各類活動,提升文化影響力。
《中國企業報》: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一直是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不懈追求。莆田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積累了哪些經驗?
林旭陽:圍繞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加快打造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的“便利莆田”,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一是注重頂層設計。成立了“莆田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小組”,出臺了《莆田市營商環境創新改革行動方案》,提出了84項創新改革任務。二是強化法治保障。全面貫徹實施《福建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提高案件執行效率,加大對中小投資者保護力度,合力推進企業破產處置工作,組織開展長期未結破產案件專項清理行動。三是推進簡政放權。簡化企業開辦登記,推出企業開辦“1+X”套餐,企業開辦時間縮短至4個小時。深化工程項目建設審批改革,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無紙化試點,提高獲得水電氣便利度。全省首推“刷臉辦電”,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零證辦電”。四是規范監管執法。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首創“自己管、網上查”模式,實現“企業照單自己管、部門照單線上線下查”的智慧監管。強化信用監管工作,創新知識產權執法協作機制。五是優化政務服務。推行“一件事”套餐服務,聚焦企業、公民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改革,完善政務服務“五級十五同”清單,推進“一業一證”改革試點。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要求,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托親清惠企平臺,確保各項惠企政策落實到位。同時,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引導、鼓勵企業上市,加大“信易貸”“金服云”“數字金服”等金融服務平臺的推廣力度,促進銀企精準對接。
《中國企業報》:今年,莆田市在招商引資方面,有哪些需求及計劃?
林旭陽:我們重點圍繞三個方向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一是重點產業。圍繞國家政策導向、產業發展趨勢,以12條產業鏈“建鏈、延鏈、強鏈、補鏈”為重點,結合本地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從全產業鏈招商及補齊產業短板等方面,精準策劃引進一批產業鏈配套項目。二是重點領域。按照“大項目、大企業、大產業”的思路,認真跟蹤分析世界500強、國內500強、跨國公司、央企、省屬國企、上市企業、知名民營企業的戰略擴張動向、投資趨向,找到雙方共同的戰略點和合作契機,爭取引進一個、帶來一批,發展一個、輻射一片。三是重點區域。充分發揮已設立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招商分中心作用,強化與各地商會、行業協會、科研院所溝通交流,承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地區的產業梯度轉移;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開展“請進來”“走出去”招商推介活動,發揮媽祖文化優勢,積極開展對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招商。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后,我們將于本月14日在北京舉辦京津冀招商會,爭取再對接一批大項目、好項目。
相關稿件